(资料图片)
有这么一个方子堪称发热病后的“清补凉”,这个方子就是《伤寒论》中的“竹叶石膏汤”。
组成:竹叶、石膏、法半夏、麦冬、人参、炙甘草、粳米。
发热后期,虽然大热已去,但余热未清,潜伏在身体里面,就容易出现反复低热的现象,虽然不易高热,但也不易退尽。烧过艾条的人就知道,我们用燃烧的艾条放进去水里熄灭,以为熄灭拿起来后放在干燥的地方,一会又燃起来了,因为里面的余热尚在,所以很容易死灰复燃。身体里面也是蕴含着这个道理。
这个余热要清,但是因为发热期间耗伤了气血津液,过用苦寒又容易败伤脾胃,所以要顾护脾胃,要补益胃气。
原文载“伤寒解后,虚羸少气,气逆欲吐”。用中医现在的说法就是气津已伤,胃失和降。症状可见身热多汗,心胸烦闷,气逆欲呕,口干喜饮,失眠烦躁。
面对这种余热未尽,气津两伤的局面,若只清热而不益气生津,气津难以恢复,若只益气生津不清热,又怕邪热复炽。叶天士在《外感温热篇》中所谓“炉烟虽熄,灰中有火”,不可不防。所以要清补并施,方为两全之法,也就有了前文“清补凉”这一说法。
石膏是这个方子的主角,因为石膏味辛甘,性寒。内清肺胃之热以除烦躁,辛寒相合外解肌肤之热,有别于外感发热的症状,这种发热是自己能感觉到热从肌肉里面透出来的,甘寒相合又能生津止渴。
竹叶甘、淡,性寒。能清热除烦,生津利尿。《名医别录》谓其“主胸中痰热,咳逆上气”。在清热层面上帮助石膏。
人参、麦冬、甘草润肺养阴,益胃生津,清心除烦。在益气生津层面上帮助石膏。
人参、麦冬偏于滋腻,热病后期胃气虚弱,所以要加入半夏,补中带通。半夏能降逆止呕,偏于温燥,与清热生津药搭配一起,既缓和了药性,又保留了降逆止呕的能力,有助于脾气的运化,转输津液,使人参、麦冬益气生津时不腻滞。又可防石膏寒凉伤胃。
上一篇:天天最资讯丨吉尼斯世界纪录还原魔方最快挑战 世界最大规模魔方比赛
下一篇:最后一页
Copyright 2015-2022 华南导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